最近政府部門汲汲營營的推出各項改革的方案
如,二代健保、公務人員考績法、兩岸經濟架構協議方案…等
改革方案不可謂之不多
影響層面不可謂之不廣
然而,民眾對於各項改革方案似乎都沒什麼信心
為何會如此呢?
其一,當然就是資訊的不對稱,政府對外的說明太少
人民無法理解政府政策對其自身的影響為何?
至使有不少人是因為反對而反對,
也就是所謂的民粹
但深究之,仍為政府資訊不夠透明所致
其二,就是改革方案無法切中核心
以公務人員考績法而言
考試院以民間企業為取經對象
設定了3%的丙等淘汰機制
然而公權力之所以為公權力
就是因為事涉眾人之事,無法以單一對像為服務之主體
公務人員以公眾考量為核心,非單服務於相關之利益個人
其本質上與私人企業乃大不相同
因此淘汰機制能否如同民間企業限定比率尚有適用之疑慮
另外,考續法的重要精神原為鼓勵公務人員,主要用於獎賞
現限定丙等考績比率,形同打擊使公務人員工作士氣,
與考績法之立法精神可謂是背道而馳
因此,考試院實應將心思放在如何使考績制度公平落實,
而非以比率限定,假定全國有3%的公務人員是有問題的
這樣的改革非但沒有正中核心,
相反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技節
德國自金融海嘯以來,展現了超強的復原力
乃得力於勞動市場的改革
其改革之所以成功
是因深知問題的核心,如:
工時帳戶的問題、如何縮短待業空窗期、防範「安於失業」的心態、失業救濟金如何放發、建立新型態的工作,及獎勵失業者創業
以問題核心進行改革
方使改方案能順利進行
進而解決問題使改革能夠成功
德國的經驗值得我國政府官員學習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